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三季度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全年外贸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顾阳) “在不发生大的风险事件的情况下,预计四季度进出口总值将继续增加,今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在国新办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对全年外贸情况作出了乐观判断。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11.16万亿元,增长12.4%,进口9.13万亿元,增长22.3%;贸易顺差2.03万亿元,收窄17.7%。

  黄颂平表示,我国外贸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将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效益,以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多重因素推动外贸回稳向好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16.6%,回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在黄颂平看来,全球经济向好带动需求回暖,为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国内经济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提升,带动了进口量的持续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助推了进出口总量的增长。”黄颂平说。据悉,前三季度,铁矿砂、原油、铜、煤炭等进口价格的上涨,带动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0.6%,而进口价格上涨通过国内生产传导到出口环节,推动出口价格上涨了4.8%。目前,进口价格上涨对出口总值的拉动贡献率达到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对外贸进出口整体向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1%,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增速3.5个百分点,对整体向好贡献明显。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稳步推进,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黄颂平说。

  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外贸稳增长的政策举措效应继续显现,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下,国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减负助力取得实效,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也是今年外贸继续回稳向好的重要原因。

  三季度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1.5%、17.5%和11.9%,进出口增速的逐季回落,是否意味着外贸正在下滑?

  “事实上,三季度进出口值7.18万亿元,环比今年二季度增长3.5%,创下了季度进出口规模的历史新高。”黄颂平表示,导致三季度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对比基数的抬高,三季度外贸进出口基数较二季度抬高了8.6%。总体看,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环比均明显增长,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延续。

  对于四季度外贸情况,黄颂平分析认为,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延续稳中向好,以及新兴市场的有力开拓,都将对进出口增长形成有效支撑,“比如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达到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旺盛的内需,将继续拉动能源资源型和机电产品等进口增长;特别是除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外,我国与拉美和非洲国家进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黄颂平同时强调,在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存在、去年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下,四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仍可能呈现高位趋缓态势,但外贸整体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前三季度,我国纺织服装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9.4%,仍然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同时,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也保持良好出口增势。

  “贸易方式更趋合理、进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我国外贸进出口在结构改善、优进优出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黄颂平说。

  2013年以来,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出口整体规模增长的同时,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快。据统计,2013年-2016年,我国累计进出口101.13万亿元,比2009年-2012年增长21.4%,连续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近5年来,反映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占比持续增加,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比重从2013年的11.9%提升至2016年的13.4%,今年前三季度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3.9%,区域发展更加均衡。2015年,民企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在巩固,增长质量效益在提升。虽然外贸运行中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随着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将对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黄颂平说。